醫學是專業門檻相當高的專業,醫師都是醫學的專家,言必稱實證醫學與臨床指引,所以對疾病的見解應該有標準答案嗎?醫師之間的對話不會意見相左嗎?出人意表的,醫師彼此對同一疾病的見解分歧,因而必須對話、辯論甚至嚴重到爭執的程度,並不是罕見的現象。
根據「希伯克拉底的身影」( ?Hippocrates’ ?Shadow)這本書,其前 ?3章篇名分別是「我們所不知道的」、「這種治療沒有效」與「我們彼此不同意」是醫界目前不太願意正式面對的盲點,因此第 ?4章所談的「我們彼此不溝通」就是一個發人深省的議題。當醫師彼此願意溝通對話時,其實是好事。
最近注意到有一個議題「該不該鼓吹一般民眾接受以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來進行肺癌篩檢?」被公開討論,不同醫師在溝通對話上有點意見相左。
這個議題的背景是台大醫院發表了「為院內 ?300位主治醫師與主管做肺癌篩檢,找到了 ?12位罹患早期肺癌,並接受手術治療」的經驗來支持這個論點,而和信醫院黃達夫院長則引用美國消費者保護團體於 ?2012年建立的「 ?Choosing ?Wisely」(聰明選擇)網站這個病醫溝通平台對本議題表達反對,認為必須考慮危險因子,因為研究顯示 ?55至 ?80歲每天抽 ?2包菸超過 ?15年或每天抽 ?1包菸以上而超過 ?30年者,接受肺癌篩檢可能有些好處。如果 ?1000名高危險群接受篩檢,約有 ?3人會被發現早期肺癌而免死於肺癌,但還有 ?13人也會發現肺癌卻無法改變死於肺癌的命運。再引用 ?2015年義大利及 ?2016年丹麥所發表的篩檢研究結果,則顯示肺癌篩檢對於危險因子越多的人,效益越大,但對於沒有危險因子的人而言篩檢沒有好處。黃院長進一步闡釋,低劑量斷層掃描的輻射量雖少,但仍然是一般胸部 ?X光的 ?20倍,藉以提醒民眾輻射量累積的議題。所以他建議在什麼情形下才值得接受輻射風險呢?答案是老菸槍,因為 ?90%的肺癌都與抽菸有關。因此,戒菸比肺癌篩檢更具保護作用。
台大醫院竹東醫院前院長王明鉅醫師則指出美國的數據與台灣看到的狀況不同,例如台灣有 ?2位前副總統因接受癌篩而能夠幸運早期地發現了肺癌,但卻有前立委、前市長、藝壇明星、舞蹈家、醫界同仁、商界大老與名教授,都不幸因為發現時已經有期別太晚的肺癌而去世。王院長引用高雄榮總在 ?2016年五月所發表的研究數據,台灣有 ?1763位健檢民眾裏面有 ?25位罹患肺癌( ?1.4%),其中有 ?19位是女性,高雄長庚醫院還進一步引用健保資料庫說,「國內男性吸菸率約 ?3成多,女性不到 ?5%,但每年死於肺癌 ?1萬 ?1千多位國人卻有近 ?4成是女性」。台大醫院經驗中,因癌篩而發現肺癌的病人就有很多是沒有吸煙的。
個人認為 ?2位台大醫院前後期專家在此議題能進行專業對話覺得很佩服,因為只有如此才能協助大眾對數據、國情與興利、除弊之間做出平衡思考。
(作者現為國立成功大學特聘教授暨成大醫學中心骨科部醫師)


arrow
arrow

    rtkyf39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